中科院计算机所所长孙凝晖关于人工智能的三点思考,满满的干货!
第一,AI就是“IT3.0”。 IT1.0就是计算机产业,就是提高计算力,联想、曙光、华为、IBM、戴尔这些企业为用户提供的都是计算力,当时就叫计算机产业;IT2.0就是互联网产业,它提高的是连接度,BAT、Facebook、Google都是提高连接度,价值是连接度的平方,这是梅特卡夫定律告诉我们的,是IT技术和社交、购物、金融这些人类刚需的结合;AI 就是IT3.0,提高的是智能化程度,它是IT技术更深入、更广泛的跟产业、经济、社会的结合。
第二个思考就是国家为什么把AI列为高于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甚至网络安全的国家战略,它凭什么能比云计算、大数据、或是智能制造更得到中央的高度关注呢?苏州转型什么都没选,就把人工智能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。我想中央想这件事情的时候可能把它等同于互联网去想的,人工智能的技术比互联网有更广泛的渗透性。
要做互联网应用的话,还需要有用户的规模,还需要能方便的联网,但人工智能不需要,它更容易渗透。领导人认为我们在IT1.0计算机时代处于产业末端,在IT2.0时代能齐头并进了,到IT3.0时代可以做到领跑了。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不光要数据多,还要有好的算法、强的算力。
我们中国人多、物多、场景多所以产生的数据肯定多,又善于搞算法。我跟工业园区的领导解释中国人为什么擅长搞AI,印度人很听话,几百年的殖民地养成他们的文化就是听话、合作,所以善于搞软件,而我们中国的优势就是算法,在算法人才上我们在全世界有比较优势。
第三个是关于计算所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,山世光的报告非常好的给出了划分,人工智能=A+B+C+D+E,计算所不光是寒武纪神经元网络芯片,我们很多科研方向都包含在这个公式里面了。
第一层,C是指计算,D是指数据,我们的芯片、高性能计算机、大数据处理技术都是AI的基础设施。
第二层,AI的算法层,就是A和B,A是算法,B是知识,我们的智能信息处理方向、泛在计算、生物信息处理、知识库,都在这一层。
最后一层,E是生态与应用,我们的很多创业公司,在地方的很多园区,都在发展人工智能应用,形成人工智能技术平台。所以,计算所在人工智能上,技术链是非常完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