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友网(新版)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719|回复: 0

世界正在被推到重建,中国将走向历史巅峰!

[复制链接]
admin 发表于 2016-11-29 08:43:1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057e68c071b26f109b459fa0eada944d.jpg
我们先来审视一下人类诞生后的历史,从上百万年、上万年、已经最近5000年的过程中,曾先后经历过许多拐点,比如火的发明,文字的发明,铁器的发明,蒸汽机的发明、电动机的发明等等,每到一个拐点世界都会发生重大变化。

而现在,我们正在经历下一个拐点(临界点),这一个拐点的标志就是互联网从技术时代跨入了应用时代,整个世界的资源被打乱重组,国际秩序也要推倒重建。
传统的机制,已无法再使地球运转
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:一个英国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在法国的隧道里发生撞车事故,被撞的车子是荷兰工程师设计的德国轿车,司机是比利时人,事故原因是他喝了苏格兰出产的威士忌,整个车祸经过被意大利的自由摄影师跟踪拍下,该摄影师当时骑的是辆日本摩托车,后来伤亡者经一个美国医生进行了急救,使用的是巴西生产的药物。
这就是对传统世界结构的描述:它在贸易上是美国的设计、日韩的元器件、中国的装配、资源国的原材料和能源,销往全球(包括中国但不首发);在投资方面是发达国家产能FDI,新兴市场只有买美国国债;在货币方面,美元形成多重投放,它是美国的货币,但是其他人的问题。
这种传统的全球化一直都是由西方引领,由欧洲开辟,再由美国发扬光大,形成国际秩序的“西方中心论”,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,农村从属于城市,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。
然而,这种结构已经越来越无法维系下去了。2008年大金融危机、后续的欧债危机和可能即将爆发的新兴市场危机,全球经济陷入震荡的漩涡,无法自拔。
纵观如今的世界,各国为了维系原有的运行机制,每当遇到经济危机,就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,政府要么发行货币,或者刺激经济流通,企图提升消费需求!最典型的就是美联储的降息、日本的安倍经济学、欧洲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、印度的宽松和自由化、其他国家的降息降准、货币超发等等。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,全球央行一共已降息637次,美国银行数据估计目前全球已有4.89亿人口生活在负利率国家!然而事实一再证明:量化宽松并不是灵丹妙药!

76333e4a4aea26f8f1e23b44e39fddd5.jpg
于是我们可以预见,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:日本停滞的发动机仍会怠速,新加坡的位置红利殆尽,欧洲始终在高福利的泥潭力挣扎;而美国已经把所有制度、人口、资源、货币红利使用到了极致,特朗普当政以后完全不知所向。
根本原因是明显的——由于美国的金融泡沫,使得它的需求总体内卷化,这就导致对全球其他经济体(包括制造国和资源国)涓滴效应下降,涓滴效应指的是: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予贫困阶层、弱势群体特别的优待,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通过消费、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,带动其发展和富裕。这才是全球化停滞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根本原因。
各种迹象已经反复证明一件事:全球经济已经遇到了一个奇点。美国这个老火车头,再也拖不动世界了。美国人的大选,是中国人的美剧,恰恰也是历史的正剧,特朗普一脚踢开了TPP,说明他对世界原来的那一套也十分不满。特朗普是美国这个烂摊子的最好收摊人。
7d7a19f21a3ddc775087b6a7fa065a13.jpg
美国的危机,恰是中国的机会
中国经济的节律,是三十年一个周期。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,是第一个30年,师从苏联。从1978年改革开放,到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,是第二个30年,师从美国。目前所处的,是第三个30年大周期的开端,在这个阶段中国需要走出新的模式,千无古人后无来者!

而美国对中国,是以10年左右为节律,自从中美1972年尼克松访华破冰,到70年代末,正式建立外交关系。中美80年代是蜜月期,接着90年代是遏制期,2001年开始,又恢复了蜜月期,2009年,美国重返亚太,再次对中国进行遏制,一晃又遏制了将近10年。(以上两段话摘自白云先生)
现在随着特朗普入主白宫,中美的关系又变的更加微妙。
美国主导的全球化,寿终正寝,这是世界的危机,却是中国的机会。美国一直认为全球经济秩序应该由他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、世界银行(WB)和亚洲开发银行(ADB)“联合主演”。中国搞亚投行和一路一带、搞G2O、搞自贸区、搞世界互联网大会,完全就是给世界另起炉灶。
因为中国通过30年在美式全球化环境下的血汗打拼,终于换来了一个一线大国的坯子。此时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。中国也早已开始潜心总结这30年的成败得失,我们用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走300年的路之后,又站在了历史的岔路口开始张望,这次我们责任更大,因为我们每迈开一步,世界都紧随其后。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的肖恩•唐南(Shawn Donnan)指出:在即将离任的美国总统巴拉克•奥巴马(Barack Obama)在APEC峰会上与其他领导人会面时,他可能觉得“他正在把全球经济的钥匙交给中国领导人”。的确,中国是这个世界的希望,只有中国才能带领世界走出泥潭,新的世界一体化正在形成。
从制造业大国到互联网强国
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,中国给世界贡献了各种各样的产品:衣服、裤子、鞋子、玩具、电视机等等,国际上说我们是世界工厂。
在未来的30年里,中国会继续秉承改革开放的大旗,但是中国给世界的贡献不再只是产品,而是能深刻影响人类、世界发展的“思想”武器。
在向世界输出产品的年代,中国是制造业大国,国际上说我们是世界工厂。要想向输出自己的思想,中国必须依靠互联网,把自己变成互联网强国。
美国人为什么说大数据是未来的石油?因为他们深深的知道,信息决定着一个世界的未来。
未来中国让世界不仅仅是享受来自中国的商品,而是使用是来自中国的思想和计算能力。
过去30年,全世界IT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硅谷,会聚了无数智慧和产业。对中国做技术的人来说,有一种痛是共同的,就是主流的软件都是欧美IT厂商开发的,中国程序猿都是看着英文文档长大。
但是最近的十年里,全球互联网经济将不再以美国为中心,而是以两个国家为中心,分别代表着世界最大的互联网人口和移动互联网未来,就是中国和美国。未来,以两个中心存在的互联网世界格局终将会变成统一的市场。(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可以查看:中国互联网是怎么超越美国?)
如今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,都在向世界输出自己的互联网模式。美国仍然企图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来制定新的世界规则,而中国互联网发展却向美国发起了挑战。中国的百度、腾讯、阿里巴巴正在将人、信息、商品全部链接起来。正是“互联互通、共享共治——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”的深刻洞解,中国改写的不仅是商业,而是整个世界的规则。未来的货币流、信息流、产品流,都依靠互联网去完成,互联网+是中国治理全球最好的工具,也是斩断美国霸权的一把利剑!
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,中国的崛起,需要两个30年。今天我们大致正好走过了第一个30年,还需要下一个30年。这就像我们登山,越往后越累,消耗的能量越来越大,空气越越来越稀薄。但是我们看到的风景和享受的境界,却已截然不同。
而对世界未来宏伟蓝图的设想方面,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一段讲话很值得我们思考:我们应该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,不能这边搭台、那边拆台,要相互补台、好戏连台。要积极树立双赢、多赢、共赢的新理念,摒弃你输我赢、赢者通吃的旧思维。
34e77f35a00fef8c4cae39afcbfe93d0.jpg
那么,我们说的”思想“具体指的是什么呢?
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
我们中国有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的十六字箴言,这是中国文明最好的体现:
西方文明,是起源于地中海岸、爱琴海岸的海洋工商文明,文艺复兴之后,由于工业文明的崛起,逐渐发展为西方现代文明的形态。这样的工商文明意识中,在呼吁自由精神的同时还自然会有竞争意识、在提倡平等观念的同时还自然会有扩张意识。
中华文明,发源自大陆农耕文明,自给自足、靠天吃饭、宗族群居、经验为重,所以农耕文明的传统意识就是崇尚安定和谐、讲究天人关系、重视家国伦理、祖先德行崇拜,体现为一种尊崇秩序、爱好和平、提倡互助、静气内敛的精神内核。
所以,当西方文明中的代表者,用海洋工商文明形态影响下、以冲突的眼光打量世界文明要如何对峙的时候,中华文明里的学者,是在用大陆农耕文明的核心理念释读着世界文明之间该如何相安。
5fb44eb736f7db6eee2d7429c90410c8.jpg
反战争、忌动乱,在中华文明这样的意识里,才有了天人合一而以和为贵,才有了坐中怀远而抱朴守素,才有了自食其力而中正仁和。
“各美其美”,就是守护各自的文化特征,——这是耕耘自己的土壤、收获自己的果实、不侵略他人的家园土地、不驾驭他人的耕种法则;
“美人之美”,就是尊重他国的文化理念,——这是君子和而不同、有成人之美,而非越俎代庖、掠人之美;
“美美与共”,就是丰富世界的文化多元,——这是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,而非一种标准、一家之言。
“天下大同”,就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。“天下大同”出自儒家经典《礼运大同篇》,友爱他人,亲如一家,四海之内皆兄弟,人与人之间这样彼此相亲相爱的相处之道,其实也是文明之间彼此理解尊重的相安之法。
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,这样的文明共处之道,是在中华文明大地上渊远生长的观念传统,正是有了如此高超的文明,才支撑着中国不断的崛起!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粤ICP备12005776号-5|su.sseuu.com  

GMT+8, 2024-11-26 03:52 , Processed in 0.068540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